信息详情
让“有效互动”充盈数学课堂
内容摘要: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它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实施互动合作,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
新课程的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多向互动,保持教学生态均衡发展。生态均衡中心环节是师生互动,构建和谐课堂。互动把所有的课堂环节赋予新的意义:面向全体学生,实施新课程的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创设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有效互动 平等对话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人机互动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它关系到新课程实施的成败。理论和实践表明:只有以学生为本,课堂上实施互动合作,才能激活学生的灵性,激发学生的潜能,才能创造出充满活力的课堂。
随着对话理论的确立,课堂教学问题的讨论不再局限于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了,而是将师生的教学活动综合起来考察,于是就有了“互动”教学。
真正意义的“互动”是什么?它有两方面内涵:
一是师生之间发生交互作用和影响。教育专家认为:“师生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所谓“交互的作用和影响”指的就是师生思维的交锋和共振,而不是师生言语的相互“对流”。在过去和现在的课堂上出现的所谓“互动”,更多的是“相互”流动,非“交互”作用。可以说,“交互”是师生“互动”的本质、核心。
二是师生之间构成双向,立体(非线性)的关系。在过去和现在的教学活动中,倘若我们稍作观察便不难发现,大多数课堂上,都属于一方指向另一方的“单向、线性的影响”,每当教师确定并提出问题后,不是自然地与学生共同思考,认真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而是翘首等待着学生的回答。一旦答案产生了,教师最多只是点评一下答案是否“有效”,而绝不会去分析探究为何出现这样的答案,应该怎样补充和完善。教育专家认为:“师生互动不是教师对学生或学生对教师的单向、线性的影响,而是师生间的双向、交互的影响。”可见,课堂上,师生只有围绕某一话题(内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之间形成双向、交互的关系,才是真正意义的“互动”。
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是教师单向“动”得多,师生群体“动”得少;表面形式“动”得多,思维本质“动”得少;学生单方面“动”得多,师生交互“动”得少……表面上课堂气氛十分热闹,但这样的“动”非但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时甚至给课堂教学带来负面影响。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
一、平等对话,创设有效互动的和谐氛围
1、端正角色。
新课程的实施,课堂角色的转变,使教师由原来课堂学习活动的管理者、传授者,权威者、裁判者变为课堂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开发者。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意味着教师应与学生同处于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关系,意味着“互动”有了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2、平等对话
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是一种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那种教师权威式的讲解与“独白式”的教学不可能产生有效的互动,有效的互动需要宽松的外部条件和良好的心理环境作支持。因此,建立平等的对话机制是有效互动的基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合作,意味着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它不仅是一种认知活动过程,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对学生而言,对话意味着心灵的敞开、主体的凸显和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对话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张齐华老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中精彩的对话片段。在学生理解了轴对称图形后,教师出示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选一个说一说它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当学生对平行四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现争执时,张老师充满期待地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道理。在学生各自表述了意见后,张老师没有给予肯定与否定,而是径直走到一个学生的身边说:“老师想跟你握握手,跟你握手并不表示我赞同你的观点,而是你在课堂上发出了不一样的声音。如果课堂上只有一种声音,那是多么单调!”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争辩更趋激烈。在结论渐趋明显时,张老师对出现错误的学生说:“你认为你的观点怎么样呢?”当学生说出如果这个平行四边形不能裁剪,就不是轴对称图形时,张老师恳切地说:“你的退让,让我们进一步接近了真理。”以上对话气氛是和谐的,场面是热烈的。正因为有了这种平等的对话,我们看到学生的思维不断延伸的轨迹。
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课堂上少一些权威,多一些尊重;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赞赏,就能让对话走进课堂,就能打造新的课堂。
二、多向互动,形成有效互动的主体
(一)师生互动
1、情境中的角色互动 :“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严重阻碍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我为了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课堂的互动性,有时候改变学生与教师的角色,让学生来当小老师,让老师做学生。如在六年级的解方程时,有学生问3X+4X=56怎么算?碰到这样一个较难的题目时我先让别的学生来动脑筋。有的学生说一共是7个X ,所以X是8;有的学生说,我会用乘法分配律(3+4)×x=56,X=8;也有的学生说我用凑数的方法,发现X=8。我说:“谢谢这几位同学,你们真是数学博士,教给了老师这么多的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更主要的是使师生的角色互换,有利于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生活中的语言互动:在教学“认识几百几十几”中,要求学生能根据新授内容编一道一步计算的含数学问题的生活实例,其中有一位学生说:“妈妈买来300个苹果,送给奶奶100个,我家吃了多少个苹果?”他讲完后,顿时拾来班上的一片哄笑。乍一听,这个“苹果问题”确实感觉有点玄乎,但细琢磨,这可是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随追问大家:“你们家一年里买300个苹果多不多?”“不多!”学生齐说。“既然不多,你们笑什么,其实他只不过少说了几个字,如果添上‘去年一年里’,你们觉得怎么样?”经我的一提,学生们个个觉得有道理。与此同时,我不仅肯定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思考,还表扬了他的爱心,其本人也渐露笑容,从他的笑脸中,我读懂了——只有通过师生的语言互动,才能让学生有这种自信、这种满足感。
3、探究中的合作互动:数学学科系统性强,知识内在联系密切,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的。如我在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时,要求学生用多种思路进行探究。讲授新课之前紧扣与新知识学习最密切的旧知识加以回忆和复习整理,为新知识找准生长点。这节课从复习长方形的特征和面积公式入手,先复习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找出底和相对应的高,这样能抓准本节课新知识的基本生长点,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正确的认知停靠点。接着教师提出:我们已学过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请同学们思考,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主动参与探求新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二)生生互动
生生互动对话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的相撞与激活,知识的相融与吸收、能力的相提与共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的优秀教学形式。它以学习小组为依托,以群体分工协作为特征的学习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速度自主学习,而不必“齐步走”,但同时又将个别指导与班级教学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生生互动的形式。如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时,我请学生说说什么叫公倍数?什么叫最小公倍数?生甲: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生乙:我认为不仅是两个数,三个数也有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生丙:既然两个数、三个数都可以,我想更多的数也可以吧,我觉得,把第一位同学的“两个数”改成“几个数”比较好。学生马上同意,一起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里的整个过程都是生生互动的过程,有学生的主动性、有学生的独立思考、有学生的合作与反思,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这样的互动多一点,我们的课堂便会更具吸引力。
合作交流是进行生生互动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往往不是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如,在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时,一位教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形量筒三组,足够的沙子和水。然后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分组探究吧。”几分钟后,有的小组就高兴地喊出来:“我们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之后,这些小组的学生便开始做其他事,并没有对另两组材料进行探究。有的小组因分工不明确,活动效率不高,最后只好草草结束任务。
上述案例,教师在让学生探究圆锥体积公式时,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探究材料和活动的时空,试图帮助学生在探究、合作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以弥补教材的不足。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基础,致使活动浅尝辄止,没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当然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1)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并且组内要有具体的分工;(2)小组活动前应留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只有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才能不断地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扬弃。(3)要让学生思考,在小组内准备发表怎样的想法或观点,用什么方式既能表达清楚又能让别人听明白;思考自己有什么困惑,怎样请教组内同学;(4)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与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话;(5)学会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能够不断地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做到修正错误,反思想法。
(三)人机互动
在人机互动中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能够在课堂中较多的运用多媒体、电教、音响、图片等教学手段。能用图、表等数学语言简洁地表述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情。人机互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独立的思考:在教学的初始阶段,请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思为能力。如解决相遇问题时,先请学生自己想象一下,这种相遇的形式是怎样的?又如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请学生展开思维的想象,在自己的脑袋中先构造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
(2)课件的引入:人机互动中课件的引入是一个主要的媒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上电脑中图片的演示,动画的操作,便会让学生有一种从静到动,从模糊到清晰,从个体到发散的一个过程。COMPUTER课件的演示,起到的应该是启发学生的思路,扩张学生的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的作用。
(3)自我的创造:从引入课件到有自己的一种反思,便是人机互动的更高层面了,如长方体的表面积通过课件的演示后,其中的计算公式便需要学生的创造性的思考了,因为借助了课件的演示,学生已经有了一幅很清晰的平面图形,所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的公式的得出便是水到渠成,顺其自然了。
三、反馈评价,实现有效互动的升华
1、教师的评价让课堂充满阳光
当学生成功时,教师的“你真棒!”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光荣;当学生失败时,教师的“我相信你能行的!”带给学生的是莫大的信心;当学生进步时,教师的“我发现你比以前更加优秀了!”带给学生的是最好的鼓励;当学生出错时,教师的“你真勇敢,下一次肯定会更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多大的信任。教师在课堂中应该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尊敬学生,热爱学生,佩服学生┅┅这一切我觉得主要运用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教师的评价能满足孩子内心的需要,更能促进学生快乐的成长。
2、学生的评价让课堂充满活力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发自学生内心的真诚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评价对于教学活动的导向、反馈、诊断、激励等功能。
在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的评价。这样使课堂中的学生有主人的感觉,而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更能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使学生能正确的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培养了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如我在数学课堂中,经常请学生来对别的同学的评价:“你支持谁?想怎样表扬他?”而学生这时往往比较激动,会用非常优美和充满激情的语言来表扬同学,哪怕在非常难堪的情况下,对同学的态度也比较友好。有一次,我给学生讲书本上的思考题,一位学生平常学习比较差,那天他却高高的举着手,我知道他根本做不出来,但为了对他的行为表示肯定,我还是叫他第一个回答。他站起来,说了没几个字便讲不下去了。我只是微笑,请别的同学先对他的行为进行评价。有位学生马上站起来说:“我感到他很有勇气,虽然是难题但他也能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了。”我马上肯定的说:“你们都很积极,表现很好。”这样一来,学生都很活跃,使课堂充满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