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典的3道数学题
数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当我们说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时,最先想到的一般是中国的文学、戏剧、建筑、音乐等等方面,很少人会注意到数学。其实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也是不错的,出过很多数学家,留下了很多数学著作,也探讨过很多经典问题。
南北朝时期(公元 386 年--公元 589 年),北方有一"神童",精于算数,许多大人都不及他,周围的人喜欢找他计算数学问题。宰相听说了这个神童,特地把他的父亲叫了去,跟他说:“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然后就给了他一百文钱去卖鸡。回到家后,这人问儿子怎么买,神童告诉父亲说,买 4 只公鸡、 18 只母鸡和 78 只小鸡。
两鼠穿垣。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九章算术》成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由于年代久远,它的作者以及准确的成书年代,至今尚未能考证出来。该书是采用罗列一个个数学问题的形式编排的全书共收集了246道数学题,分成九大类,即九章,所以称为《九章算术》。
物不知数问题。除了鸡兔同笼问题,《孙子算经》上另一个著名问题就是“物不知数问题”。原文是这么说的:“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把这个题化成数学语言就是:一个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求这个数。
相比于我们当今的现代数学,古代的数学非常简单,可简单的数学原理,却映射出古人的大智慧。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讨论,以上有三个最著名的问题,一直到现在经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