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国学经典 弘扬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影响和重要意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教育部也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近年来,我校以两岸合作为纽带,以“泰州市小学国学教育研究所”为平台,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晨会国学微课程、国学经典诵读、国学主题活动、字源与书法为四大支柱,构建国学化立体育人体系,增强文化自觉自信,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努力培育既具有中华传统美德、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一代儒雅少年。
一、晨会国学微课程: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日行一善,引领价值。
一日之计在于晨。学校每日十分钟的晨会国学微课程,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教育元素相结合,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精神建构。晨会国学微课程分年级确定教育主题,从《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等国学经典中遴选提炼出“微经典”进行“微解读”,并配以“微故事”展开“微感悟”,指导学生开展“微实践”,日行一善,从而养成良好品行习惯。
二、国学经典诵读:以阅读校本课程为依托,守正出新,润心正行。
最是书香能致远。国学文化要想达到有效浸润的目的,阅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我校开展的经典诵读不是倡导复古,而是结合时代精神,让学生在“悦读”中修养身心,培养德行,完善自身人格。学校加盟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12岁以前的语文》教学联盟,先后选派了两批十多名教师到该校跟岗学习一周,依托高质量的校本教材,结合自身特色进行班本化实施,开展新年诗会、师生点背、诗配画等活动,共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国学主题活动:以学科综合实践为载体,一科主导,多维浸润。
1.以语文学科为主导,在教学研讨中探讨国学文化浸润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课堂,是国学文化浸润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采取“一科主导,多维浸润,两岸协同”的推进策略,以语文学科为主要研究阵地,选派教师赴台跟岗或邀请台湾教师来校交流,围绕国学主题开展语文教研沙龙,以创新的方式共同挖掘国学的现代教育价值。
2.以主题学习为统整,在实践活动中创新国学文化浸润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学校在借鉴台湾学校单元统整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在各年级开展国学主题单元学习活动,打破学科间的壁垒,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如六年级举行的“走近《论语》,共修儒雅”主题单元学习活动,融读书、书法、绘画、演讲、表演等为一体,全员参与,各显其能,强化了国学文化统领下的大课程意识,形成了共同文化意识下的教育合力,更好地促进了国学文化的有效浸润,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奠基。
3.以琴棋书画为主打,在师生社团中丰厚国学文化浸润教育的底蕴和成果。
象棋、围棋、书法、国画、吟诵、京剧、葫芦丝、陶艺、纸塑、空竹、武术、柔道……近百个学生社团,既活跃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又弘扬了中华传统民间文化,提升了综合素养。清幽典雅的“行思成书院”更是老师们品茗读书的好去处。《何伟俊说<论语>》系列讲座由读书班导师、《<论语>里住着的孔子》一书的作者何伟俊先生亲自定期开讲,他对孔子的深度解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听众。
四、字源与书法:以书法文化艺术为突破,追根溯源,以字立人。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不论是“琴棋书画”,还是“礼、乐、射、御、书、数”,都有“书”的一席之地。为提升书法教学的品质,我校从区书法家协会聘请专业教师执教硬笔、毛笔书法课,语文教师协助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赏析汉字结构之美,练写规范美观的汉字,增强对汉语言文字的学习兴趣,感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造和发展汉字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智慧。
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我校将继续深入开展省重点规划课题“基于两岸合作的小学国学文化浸润教育研究”,进一步挖掘国学的现代教育价值,为学校特色建设提供强大文化场域的支撑,引导师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做有根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