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美术组九月学习资料
[发布时间2018年1月23日]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毕竟是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有限,教师对他们的要求也要有限,慢慢来,可以适当从多方面考虑,降低难度,慢慢地让学生接受,这样才是有利于真正的教育。
一、老师要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人,学生才能学习做一名心理健康的人
      登山时要想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就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等。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就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较高较难的要求因为费时费力有难已成功,人们大多都有不愿接受;相反,人们对于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却乐于接受,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人们才慢慢地接受较高的要求。“功人之恶勿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之善勿太高,当使人可从。”这是明代洪自成在《菜根谭》里表达的看法。
      教育不仅是交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更要培育身心健康的人。这其中心理的健康就是要求我们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高尚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教师应该做到这些如: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乐观的心态等,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才能使整个教学活动有生气、有动力、有效力,而且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情绪。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有魅力的教师不仅专业能力让人佩服, 而且人格魅力更让人折服。学生因为喜欢这个老师才喜欢上这门课。反之,有人格缺陷或心理疾病的教师是不能走进课堂的。
      二、心理健康发展围绕学生为中心
      新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转到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此,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创设让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环节。这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学习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非常有益,有助于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课堂教学中,不同意见的平等交流有助于学生形成对话的意识和开放的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综合各种观点的智慧和容忍不同意见的胸怀,有助于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新课程改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心理需求,教学要适应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1.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展示,画展,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成功;开展绘画比赛、美术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开展专题欣赏、看画展、赏析优秀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的性格,消除学生孤僻、自卑、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2.发挥情感功能,增强学生心理素养。教师以情激情,以言动情,充分吩咐学生的情感;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每节课做到认真细致,丝丝入扣,同时及时表扬鼓励美术学习的“有心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性的使用教材,去掉部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引入一些思想健康,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增大孩子的赏析量;关注个别新歌内向、不善于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生,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点亮他们成功的火花,消除阴影,使之自信阳光地生活。
     3.小组合作交流,跨越沟通心理障碍。适当、适时将班级整体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和发挥团队辅导的功能。一般每个小组8人,注意各类差异生相互搭配;小组合作,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棒,哪一个小组最有创意等;分小组汇报交流,让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发挥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
     4.利用个别交流,矫正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个别面对面交流,或者间接传递信息,在他们面前肯定和表扬孩子,通过他人传递给孩子,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撰写评语等矫正孩子心理,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努力挖掘教材内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应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或例子,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讨论分享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美丽的大自然》一课,大自然是与人类共存的,这一课收集了不同风格的大自然图片共6张,有气势恢宏的大峡谷;有视野广阔的青藏高原;有云雾弥漫的黄山风景;有造型奇特,扑朔迷离的淋溶地貌……这些都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的礼物,但是近几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病毒的传播,以使人类生存的环境面临巨大危机,空气不在新鲜,河水不在清晰,良田变水泥。为了我门生存的地球,我们应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爱护花草树木、珍惜土地、保护动物、节约用水、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从小树立环保意识,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如在轻音乐中欣赏《蒙娜丽莎》这副画时,不仅要从构图、色彩、神态及其蕴含的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引导,更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念,然后提出设问:一个不勤奋的人能像邓景润那样摘下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吗?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
     2.将心理教育适时地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例如《我的爸爸》一课中,我首先导入一个小故事---一篇“感恩父母,亲子教育” 的文章。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心理,体会人物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整个过程就是教育学生如何体验父母那种深深的爱。通过这样的渗透,同学们通过画笔表现出一幅幅自己爱父母的画面。
     教师是灯塔,是启明星,是一束指向远方的亮光。教师要多学习心理学,多运用教育心理学,要将自己的心理和学生的心理相结合,运用到美术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效果是深远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孩子的生理、身心发展特点,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