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首页

信息详情

数学1组:严梦颖老师《认识线段》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年1月11日]
认识线段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厘米和米》的内容,它是学习量长度的基础。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但二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所以今天这节课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
1.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概念形成”是获得概念的方式之一,它是通过对概念例证的具体的感知,从中获得概念特征的直接感受与认识,从而抽象概括出相应的概念,并把概念的特征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过程。针对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考虑学生认识线段的过程,教学设计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具体感知具体对象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发现其本质特征,获得概念的内涵,以直观图形抽象出线段,使学生认识。例如:在教学认识线段时,我让学生把毛线轻轻放在桌面上,让学生说一说它是什么样的?学生发现毛线是弯弯曲曲的,于是启发学生怎样把这根毛线变直呢?学生通过操作,找到捏住毛线的两端,使劲拉住,毛线就变直了。进而学生认识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让学生把这条线段画下来,学生想到要用尺画直直的线,再用两个短短的小竖线表示两个端点,进而学生认识线段的本质,即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2.联系生活,找找生活中的线段。
学生在充分认识线段后,让学生找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边也能看成一条线段,学生找到生活中的很多线段,学生在交流中我让学生指出其找到的线段的两个端点在哪。
3.动手操作,完善对线段的理解。
学生了解操作活动的意图,把握操作和比较的重点,也有利于他们在此过程中逐步发现特性,并进行必要的抽象概括。通过折纸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既感受到创造一条线段的神奇,又通过折一折、比一比,感受到线段是有长有短的这样一个特点。在画线段的过程中,设计让学生说说选择什么工具画线段,理解只要物体的边是直的就可以画线段,通过交流的互动过程,主动构建画线段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抽象、归纳等初步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在这发现和“再创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享受数学活动的愉悦,建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之后主要练习每两点画一条线段这部分知识,学生发现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同时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之后连接3个点,很多学生都能找到方法,难点是4个点,学生通过动手连一连后,发现4个点最多可以连成6条线段,找到如何连是不遗漏的方法。
不足之处:
学生完成4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练习,应该设计5个点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的练习,这样学生更能体会到从一点出发的优越性,找到有序思考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