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评课稿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张志强老师代表我们六年级组精彩演绎了《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张老师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有很多亮点,时间关系谈以下两点:
1.比较的教学策略贯穿始终
张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了两次比较。第一处比较了两段环境描写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理解第3自然段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来写,让作者倍感苍凉,第4自然段是作者在惊讶之余再一次环顾周围的环境,再一次感受这里的开阔、苍茫。第二处是灞河柳与青海高原的这株柳之间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对比这一手法突出青海高原这株柳顽强的生命力和抗争精神。
在一次次的比较中,学生不仅知道了作者是怎么写的,还明白了为什么这样写。
2.围绕文章中心词展开教学
张老师课上紧扣住文章的中心词“神奇”展开教学,生长环境的侧面衬托、外部形态的正面描写、生长经历的想象猜测以及灞河柳的对比突出,每部分的教学最终都指向了文章的中心词“神奇”。
不仅如此,张老师在段落的教学中也多次引导学生关注段落中的中心词。比如在教学生长经历这部分的时候,张老师抓住了6、7自然段的中心词“奇迹”、“顽强”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由感知到感受再到感悟,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涵。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感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