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评课稿
《莫高窟》是一篇典型的状物类说明文,说明方法的恰当使用是本文的一大表达特色。因此,本节课薄老师将分类别、摹状貌这两种说明方法的体会与感悟,确定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薄老师在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两种说明方法使用的精妙。
状物类说明文的开头一般都会准确、扼要地进行概述,第一自然段的教学,也是如此。学生一下子就能抓住句子中的信息,就是莫高窟的地位、位置和特点。而后联系《天安门广场》和《秦兵马俑》中第一小节的概述,一下子就让学生弄清楚了对状物类说明文开头的一般写法。
第二自然段的教学,薄老师以中心词为抓手。引导学生找到中心句,进而找到中心词,接着紧扣中心词个性鲜明,神态各异展开教学。学生找到了“有,有,还有”这三类个性鲜明,神态各异的彩塑。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读、看图读的方式,学生头脑中彩塑的形象丰满起来了。为下文对比阅读埋下伏笔。
第三自然段的内容,薄老师以中心句为抓手。先引导学生分层,体会整段采用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这种“总分总”的结构与说明性文章介绍事物的文体是一致的,课文第三自然段,也运用这种结构进行表达,这样,可以让读者对壁画认识更加完整,印象清晰而深刻。壁画内容,薄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了四个“有……”,引导学生体会分类别的妙处。作者采用分类别将四万五千多平方米的壁画按照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分,分成了四类,一下将复杂壁画说简单说清楚了。
其中,对飞天部分的教学是整堂课的亮点。作者连用两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摹状貌,对壁画中的飞天进行详细介绍。尤其是“摹状貌”方法的使用,和叙事性文本中的描写虽大同小异,但这里句式整齐,语言简洁,带给读者的想象空间却异常广阔。这是说明性文章特有的表达方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知,教学策略上采取一比:和分类别的方法比;二说:读后来说一说飞天们分别在干什么?从内容上去理解体会;三想:出示填空,展开想象,运用文中的固定句式说话,从形式上再次感知;四比:比较这里描摹和平时描写的不同,提示语言的简洁,句式的整齐,内涵的丰富,想象的无限。
薄老师在主攻壁画的教学后,拓展迁移学法,运用比较教学,在对比探究共同点时,薄老师指导学生对比彩塑和壁画两段文字的相似之处。两段文字的结构相似、分的部分结构相似:先概括后具体,先面后点,点面结合。说明方法:分类别,摹状貌。
整堂课,薄老师在教学每段时均采用不同的抓手,让学生既习得了内容更习得了状物类说明文的一些规律性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