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首页

信息详情

科信组《土壤中有什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18年1月11日]
《土壤中有什么》这一课的最终目的其实是土壤是怎样形成的。本节课其实不能单独地教授,而和前一课是一个整体,要前后贯通地去设计,前一节课重点是风化的作用,地表的岩石经过分化的作用变成一些微小的颗粒,这仅仅是岩石的颗粒,这些小的颗粒如何变成土壤是这节课的重点。在土壤中寻找除这些岩石颗粒的其它物质,能通过对于这些物质的分析得知土壤的形成还有动植物的作用,从而最终知道土壤形成的真正原因。

    这一课,看似内容不多,在教学中感觉时间还是有点紧。首先谈话引入,直奔研究内容。接着在课堂中观察新鲜泥土,重点让学生进行记录。先用眼睛看,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体会两种观察方法的不同结果,知道工具的重要性,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另外,尽可能多地列举出所看到的情况,并采用各种方式做一份有特色的观察记录,进一步深化土壤的表象特征。里面有动植物的活体和残体,给学生带来了惊喜。在土壤中其他物质通过肉眼观察能达成共识的前提下,思考如何才能验证土壤内存在空气。学生很快就想到了利用水的方法,这对于后半部分探究土壤的沉淀分层、颗粒的大小区分有了良好的基础,这样的过渡做到了自然不露声色。这个实验采用学生分组实验,,指导学生把土壤倒入水中,用小棒用力搅拌。为了加速沉淀,往土壤里加入了化学药品硫酸铝钾,土壤沉积不需要较长时间,效果较好。

    科学教学强调要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本课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实验观察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自然而然的作出小结: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