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登鹳雀楼》
张慧珠老师代表我们六年级组执教了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名篇《登鹳雀楼》,张老师充分考虑低年级孩子的学情和思维认知方式,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导入环节,猜字激趣,从象形字“日“、“山”、“目”入手,从而引入会意字“雀”的指导教学,对这个字的解读不仅仅停留在这个字的认读与书写上,更多的是抓住了汉字的演变,激发了孩子们对探究汉字发展历程的兴趣,再由“雀”字带领学生了解“鹳雀楼”名字的由来,最后引出了这首小诗的题目“登鹳雀楼”,可以说整个导入环节的设计,张老师是别巨匠心。
读诗环节,由字及句,由句到诗,方法多样,既准又好。在读准字音的同时,张老师引导学生初步感悟读诗要注意古诗句的停顿节奏,将古诗读好,读出韵味来,期间既有教师范读,又有视频渲染,孩子们陶醉在古诗的美妙意境中,宛如一个个小诗人,课堂学习轻松又快乐。
悟诗环节,画意结合,巧释关键词。“白日”和“依山尽”的理解是个难点,在教学中,张老师引导学生想一想画面,忆一忆《夕阳真美》课文内容,演一演太阳和大山。当学生将文字和脑中的画面与原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时候,了解第一行诗描绘的意境便水到渠成了。特别是在理解“白日”的时候,张老师补充课外知识:五行当中,白色代表西方,下午的太阳逐渐偏西,所以称为 “白日”。解释了关键词的同时,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
最后,张老师带领学生悟诗中哲理,化深奥为浅显。创设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遇到的情境,夸一夸课堂上同学们通过努力取得的进步,填一填生活中鼓励自己用到的诗句。让学生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欲穷千里目!自然而然地让学生们领会了诗中的道理。
这是我对张老师这堂课的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