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详情
高年级组语文学习资料1
[发布时间2018年1月11日]
基于组块的阅读教学策略【一】
薛法根 
在认知心理学中,有意识地将许多零散的信息单元整合成一个有更大意义的信息单位,并贮存在大脑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组块”(Cnunking),而把贮存在大脑中的信息单位称为“相似块”,也称为“图式”。人们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信息单位、知识单元(相似块),这些“相似块”有各种不同的类别,如语言相似块、情感相似块、形象相似块等,而“组块”则是认知过程中的一种组织策略和整合行为,是一种学习方式,具有重组、整合的功能,它可以提高记忆的容量和效率。人们对外界的认识常常要依赖“相似块”的存在和“组块”的心理活动。人们大脑中的相似块不是静止的,它一方面和感觉器官输入的信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和其他相似块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新的相似块。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类似联想支配发明。”科学家贝弗里奇说:“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之间的联系或相似之点。”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断提高,“相似块”也不断地互相组合、深化,思维内容就不断丰富。
李海林先生把人类的实践活动划分为工具实践、精神实践和符号实践,中小学的课程也就相应地被划分为工具实践课,主要是所谓的理科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具智慧;精神实践课,主要是所谓的人文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情意智慧;符号实践课,主要就是语文课,主要培养学生的言语智慧。于是,我们可以发现,语文教育,就其哲学实质来说,就是以言语为对象的人性智慧教育,简洁地说,语文教育就是言语智慧教育。其心理学原理是个体言语组块在言语实践中不断丰富、重组、生成,获得一种言语的心智技能,即言语智慧。从这个角度说,改进阅读教学策略,促进学生言语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就有比较清晰的学理依据,逐步让语文阅读教学从模糊走向清晰,实现可以把握、可以借鉴、可以模仿的教学样式。多年来,我基于组块及组块教学研究,探索了比较有效且清晰的阅读教学策略,供大家参考批评。
 
板块识记
 
“厚积薄发”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俄国心理学家谢切洛夫明确指出:“一切心智的根源在于记忆,记忆是整个心理活动的基本条件。”犹如计算机要有足够的“内存”才能运行一样,学生头脑中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就难以有效地进行后继学习。研究发现,各个不同领域中专家的知识都是以组块的方式被存储和使用的,比如象棋大师头脑中有许多关于布局的组块可供灵活提取和运用,这使得他们甚至有可能同时和许多人从容对弈。据估计,无论是什么领域的专家,一般都需要10-20万个知识组块,而这个数量级的组块要经过10到20年的学习才能形成。事实上,学生语文能力之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记忆能力的差异、语言组块积累量的差异。美国心理学家米勒提出短时记忆容量一般为7个组块,即7个记忆单位,并在5至9之间波动,也就是说短时记忆容量有限,而只要在7个以内,就比较容易记住了。可是,短时记忆的容量又十分奇特,它是以组块为单位的。这个组块可以是字,也可以是词、词组,甚至是句子。所以在形成组块过程中要将小的组块合并为大的组块,以减少组块的数量,增大总的记忆容量。例如:我们在背诵“春蚕到死丝方尽”这句古诗时,是把诗中的七个字看成一个完整的意思,也就是在记忆时把这七个字当成一个组块,所以容易记住。但“尽蚕死春到方丝”,同样七个字,却是七个独立的意思,我们在记忆时只能当它们是七个组块而分别记忆。这样记忆前面七个字相比于后面同样的七个字要容易多了。可见,恰当地组织材料成适量的组块是高效记忆的重要途径之一。
    组块识记就是要善于从文本中提取需要积累的语言材料,重新组合成有内在联系的板块,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低年段的识字教学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中编写了以押韵合辙的词串形式的课文——“词串识字”,即围绕某个主题,选取相关的词语,编成“韵文”。学生在读写之中,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联想、想像,形成一个整体的“组块”,从而扩展了识记的组块容量,促进学生识记能力的发展。而在各个年段中,识字教学始终是一个重要的任务,也可以借助“词串”的形式,提高识记效果。《小露珠》一文中,出现了大量“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这样的短语,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识记都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将这些短语重组成一个教学板块,引导学生由易而难、由简单而复杂地朗读、识记。
小露珠
闪亮的小露珠
透明的小露珠
圆润的小露珠
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在这一教学板块中,学生对词语中重音的确定和转移有了切实的学习、体会。如“小露珠”重音落在“小”字上;“闪亮的小露珠”重音转移到了“闪亮”上,“小”成了次重音;而“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重音又转移到了“钻石”,“闪亮”、“小”成了次重音。于是,重音的转移、停连的变化、语气语调的差异,在这样的对比朗读、辨析中自然生成了,学生读得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由于词语结构相同、排列整齐、朗朗上口,很快便熟记于心。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连串的短语形成了小露珠这样一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学生是伴随着对小露珠的喜爱而主动而积极地识记的,是一种“语言合金”。因而,当今后遇到类似的生活情境,就会激活这些短语,化为现实的言语能力。同时,这样的短语结构作为一种新的“言语组块”融入了学生的语言素材库里,今后遇到类似结构的言语组块,就能产生聚合作用,从而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促进言语的发展。组块式的词语归类识记,简化了学生识记的头绪,减轻了记忆的负担,增强了记忆的容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词语可以组块,片段、篇章都可以抓住内在的联系,形成更大的组块。如《螳螂捕蝉》一文要求学生复述故事,一般来说,学生能复述大概,但是对文本中关键的字词,往往丢三落四,从而削弱了复述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功能。我便重组了这样一个词语板块:
蝉     悠闲      自由自在
螳螂   拱着身子  举起前爪
黄雀   伸长脖子  正要啄食
少年   弹弓      瞄准
吴王   攻打楚国  隐伏的祸患
前面四组词语勾勒了《螳螂捕蝉》这个故事,后一组词语勾勒了少年借《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智劝吴王的历史故事。两组词语,两次复述,由于有核心词语作为线索,学生记忆起来简便、快捷、牢固,复述时便连贯、准确、生动。更为重要的是,这一连串的词语是伴随着一个生动形象的故事植入学生的记忆的,是具有情境性的,不再是单个词语的简单堆砌。因此,这些词语因故事情节而结成记忆组块,对相似结构的故事具有摄取功能,学生会凭借这样的记忆组块熟练地解读与识记相似的故事,从而提高阅读速度与阅读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自己从文本中提炼、归类这样的词语组块,那么,学生就学会了发现文本主要信息的能力,学会了重组言语材料的能力,也就学会了主动阅读。而这,正是组块识记训练的根本目的。